於邱黎阳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纽健能NAD+ 衰老干预联合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 主任
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分子与生物化学硕士、化学生物学博士。
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 Metabolism》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国际专利1个,成果受到包括美国科学家促进会(AAAS)EurekAlert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MPG)年报等诸多媒体的广泛报道。
AGING CAN BE
TAMPERED WITH
衰老是可以被干预的。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可能需要重新定义
“青年、壮年、老年”,重新规划“退休”,甚至重新审视“生命”。
"
得益于生命科学的快速进步,衰老的生物学原理日渐清晰,利用科技干预衰老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路线图和着力点。近百年来的生命科学积累愈发清晰地描绘了调控生命衰老的重要机制。早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热量限制饮食可以有效延长实验动物寿命。
随后,多种衰老调控机制得以明确,如去乙酰化蛋白(Sirtuins)、NAD+ 代谢、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雷帕霉素靶点等等。研究人员针对这些通路和靶点开发干预策略,使得利用生物医学干预衰老进程成为可能。
有效的衰老干预方案正在快速走出实验室,进入千家万户。针对发现的不同衰老机制,越来越多的药物、膳食补充剂和饮食管理方案完成了临床实验,验证了其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积极作用,这包括地中海饮食、间歇性断食、二甲双胍、NAD+ 补充、去乙酰化蛋白激活剂、衰老细胞清除素(Senolytics)等等。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的不断充实,各类衰老干预策略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在真实世界中切实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衰老的应对科技将更加精准高效。衰老科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各种基因型和生活方式都能影响衰老进程,不同人的衰老过程存在着巨大的遗传和表型差异。同时,诸多临床研究发现,性别和体质差异都会影响衰老干预策略的效果。
为了使衰老的科技应对更加精准高效,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更加集约和便于检测的衰老干预生物标志物,以快速表征各种衰老干预策略的效果,以实现更加精细、个性化的衰老管理。但这个广阔愿景的实现仍需要学术界及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纽健能NAD+ 衰老干预联合实验室便致力于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开发与转化,虽然科学研究存在客观风险,但是精准衰老干预带来的社会效益必将十分深远而持久。
个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尺。平均寿命的延长一直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长期的研究积累为人类提供了诸多干预衰老的科技选项,通过衰老的个性化干预延长健康寿命(health span)的愿景正在中国稳步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纽健能NAD+ 衰老干预联合实验室 实景图